
商业案例|71岁“老干妈”再度露面: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
日本虽然国土面积狭小,又多山地多丘陵,但是日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农业发展之道,现在拥有发达的农业技术,以及精耕细作的农业劳动,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令人称奇!
近几十年来,日本人口老龄化加剧,又加上年轻人不愿从事辛苦的农业劳动,日本农业面临着很多问题,也有人称日本为“老年农业”,因为日本农业劳动者中平均年龄已经超过半百。所以日本被迫探索一种降低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智能农业模式。这一模式也给了中国农业很多启示。
在日本,我们看到最先进的日本农业经营模式,也了解其发展的失败经验,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不过日本农业互联网没有中国发达,中国农民直接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庞大的人群基数更是让中国诞生了“云种养”这样全球最大的农技问答网站,农民朋友提出的问题两分钟内就能得到专家回应,实实在在的帮助了农民生产。
在一家秋彩农场园区展开了我们的探索,整个园区占地8.5万平方米,有12个足球场大。园内有很多高达6米的蔬菜大棚,外部是全玻璃结构。在大棚顶部也采用较少的钢架结构,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光照处于最大面积。
在进入大棚时,参观者被要求戴上橡皮手套、穿上塑料外套、鞋底和手部还要进行消毒。工作人员还提醒我们,不要用手碰植株,保证环境尽可能无菌。在整个大棚里,湿度和作物营养液的供给都是由电脑控制的,植株被栽培在专用的人工栽培土中,水、营养液以及二氧化碳等从底部经管道接入,可以说,这些作物其实都是由电脑种植的!
到了晚上自助机器人会沿着轨道行走,用LED灯等设备对植株进行监测,并形成光合作用彩色成像图,供工作人员调整温度、湿度等。人员只操控设备就可以,“植物工厂”概念最早出现在北欧,却在日本得到第一次大规模应用。目前全世界大约有400多座人工型植物工厂,其中一半在日本。相信有了这些智能工厂,日本的老年农业有救了!
今年年初,有媒体报道日本一些植物工厂人员管理不善、由七成的工厂盈利困难,造成了一些大企业纷纷撤资的事情。可见经营智能植物工厂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来源:新农业圈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