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在全国地位下降
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工业化和创新经济,农业对于GDP贡献非常有限。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案例,以4%的国土面积承载17%的人口和20%的GDP,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经济实力强、科技创新优势明显的地区。长三角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类似的,珠三角城市群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只有4%。
长三角因其气候适宜、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历史上就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建国前,长三角是有名的粮食高产区之一,皖南、苏州、杭嘉湖是全国蚕桑基地,江苏的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通州一带是全国最大的棉产区。同时,安徽桐城小花、黄山毛峰,江苏洞庭碧螺春、金坛雀舌,浙江西湖龙井、安吉白茶是享誉全国的茶叶品牌。
现阶段,无论是产值还是产量,长三角农业在全国地位都不断下降。2018年长三角农林牧渔总产值占全国比重仅为13%,相比2000年下降五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13%,相比2000年下降两个百分点,油料、棉花同比下降十二个百分点。人均粮食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本地产量远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长三角成为全国农产品主要进口地区,2018年长三角农产品进口额479亿美元,出口额130亿美元,全国13个农业贸易逆差省市,上海排第一,江苏第三。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发展似乎在城市经济发展版图上处于边缘地位。那么,长三角未来怎么发展农业?怎么在全国农业生产力格局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重新认识农业的价值,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属性下降,社会价值显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属性随着农业GDP比重下降而淡出是必然。与此同时,农业的社会属性显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多功能性概念就出现在联合国重要文件中,包括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世纪粮食安全罗马宣言》、《世纪粮食会议行动计划》、199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和土地多功能特点会议的纲领性文件等。日本为了保护“稻米文化”,将农业多功能性纳入1999年颁布的《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中。日本政府认为,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可以促使重新审视农业的地位,有助于唤起国民对本国农业的热情。韩国、欧盟一些国家也有类似实践。
这些文件和实践重新明确了农业经济属性之外的价值,认识到农业对保护遗产、确保粮食安全、保持空间平衡发展、保护地面景观与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农业的价值,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可以囊括的,可以探索农业多元价值的实现,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不只追求耕地数量的增加,更要重视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虽然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的产量和产值总量方面未必占优,但农产品生产效率高。长三角以全国9%的耕地面积,贡献13%的农业总产值。上海、江苏的谷物、油菜籽以及安徽的花生单位面积产量领跑全国。长三角劳动生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苏第一、上海第三、浙江第五。此外,上海、浙江的农民可支配收入和增速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二名。究其原因,这跟农业土地流转率高、农业科技投入大密切相关。虽然长三角耕地面积有下降态势,但依托自身优势,可以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是,由于长三角土地流转难度较小,可以充分发挥农业规模化生产效益。截至2013年,全国各省份农村耕地流转面积占耕地承包面积比重前五名的是上海60%、北京48%、江苏43%、浙江42.5%、重庆40.2%。长三角非农就业岗位充足,农户对土地依赖性不强,上海、浙江、江苏农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分别达到64%、62%和49%。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美国平均每个1000平方公里农场的劳动力只有2-3个。
二是,长三角农业科创优势突出,拥有二十余家农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带来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提升。加拿大政府重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对农业科研投入大,自然科学工作者中农业科技人员占比29%,全球第一,农业科研总支出占自然科学支出的12%。美国建立完备的农业教育与技术推广体系,全国100多所农业大学,50%的农场主受过高等教育,美国研究机构每年向市场推出有1.2万-1.5万种新食品种类。长三角依托自身农业科研院所和人才优势,有望走出一条引领全国农业创新发展的道路。
三是,长三角金融发达,在农业创新金融方面可以进行一定先行先试。美国40%左右的农业投资和70%左右的农场都是通过金融机构信贷方式获取所需的发展资金。美国金融机构可以为农场主提供诸如购买化肥、农药、种子、饲料和畜牧等短期或长期的资金需求,即金融机构发放短期或长期的农业生产贷款。金融机构也为农场提供购买机具和土地、修建房舍和改良土地等所需的资金,即金融机构为农场主发放长期抵押贷款。
虽然长三角农业产值和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比下降,农业经济属性下降,但要重视农业在田园景观、乡村休闲、生态环境保育等方面的社会属性价值。虽然长三角耕地面积有下降态势,但更应该重视农田质量和农业生产率的提升,结合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率先探索规模生产、农业科创和金融创新路径。
基于长三角自下而上思考中国农业生产力格局,发现中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考虑自然地理、农作物产量和种类划定的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七区十二带”农业地理格局中,各地区的经济社会情况和城镇化模式不同,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农业发展路径,进行更精准的政策投放。
来源:新华网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世界农业案例】新西兰:数字技术全方位促农业..
【生物育种】院士:加快发展新一代生物育种技术..
重读文件!智慧渔业未来发展方向(附文件)..
DeepSeek爆火出圈,掀起AI农业革命:机遇与挑战..
【农资行业】如何把握2025年市场机遇,避免被边..
【农场经营】休闲农场和村集体,如何打破“单打..
【世界农业案例】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其经验借鉴..
乡村振兴多元产业发展23种模式与实施建议..
【县域经济】2025年壮大县域经济怎么干..
智慧农业未来方向:“伏羲农场”模式..
泰益欣2025 年新品发布会隆重召开,携手创引农药..
中国智慧农业何去何从?终局模式:政企合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计划甄选100个合作县域,提..
关于印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万串糖葫芦,请你来品鲜——万串糖葫芦温暖CAC展..
【数字乡村】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提升乡村数..
【考证】农业经理人技能证4月7日报名截止,4月27..
2025农业迈入AI元年,或将引爆农业新一轮变革..
【农资行业】2025年农资行业的两极分化:如何在..
深度研究!“三位一体”:从单一合作到综合合作..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
恭喜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4年..
【农业案例】农业创业中的5个坑,农民看过后,选..